综合医疗器械企业微创医疗(00853.HK)业绩缺口继续扩大。最新财报显示,微创医疗2022收入8.41亿美元,同比增加15.6%(剔除汇率影响);归母净利润亏损4.37亿美元,较2021年2.76亿美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。
(资料图片)
根据披露,微创医疗多个板块实现收入快速增长。其中4家主要附属公司:心脉医疗(688016.SH)、微创脑科学(02172.HK)、心通医疗(02160.HK)和微创机器人(02252.HK)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.0%、43.0%、25.0%和904.8%。
心脉医疗主营的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业务实现收入1.33亿美元(9.97亿元)。公司于近年获批的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、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、Reewarm 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等产品贡献了业绩。
但事实上,心脉医疗2022年归母净利润增速12.99%,大幅低于营收增速。2022年,心脉医疗营业成本、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增速分别达48.06%、37.45%、57.42%和34.49%,均超出收入增速,这些支出严重影响了净利润表现。
微创脑科学、心通医疗和微创机器人分别对应着微创医疗神经介入业务、心脏瓣膜业务和手术机器人业务,2022年收入分别为0.80亿美元、0.37亿美元和0.03亿美元,业务规模普遍不大。
对于微创机器人而言,2022年是商业化元年。2022年1月微创腔镜手术机器人“图迈”正式获批。一般而言,手术机器人销售包括宣传推广、医生培训、医院招标等一系列环节。更为重要的是,机器人设备销售仅是手术机器人公司商业模式的基础,实际上机器人公司未来收入主要将由设备、耗材和服务三部分构成。
尽管微创机器人第一年的销售表现并不突出,但基于以上原因,微创机器人是微创医疗旗下估值最高的子公司之一,目前市值约270亿港元。相比之下,微创脑科学和心通医疗的市值分别约为80亿港元和55亿港元。
几个权重更大的业务表现依旧不温不火。根据披露,微创医疗骨科医疗器械业务、心率管理业务及心血管介入业务收入分别为2.23亿美元、1.91亿美元和1.33亿美元,同比增加9.5%、3.5%和2.3%。
在收入保持稳定同时,这几项业务亏损加剧。利润方面,心血管介入业务由2021年盈利943万美元转为亏损741万美元,骨科医疗器械业务、心率管理业务2022年亏损0.89亿美元和1.01亿美元,较2021年大幅放大。
支出增长并不是亏损的全部原因。微创医疗在报告中称,微创机器人和心通医疗推进研发、注册、商业化带来投入增加,以及各项业务于海外市场的研发、注册临床及市场拓展等的投入增加。
盈利指标出现下降,显示市场竞争趋于激烈。2022年,微创医疗实现毛利5.02亿美元,几乎与2021年4.92亿美元相当,对应毛利率59.69%同比减少了3.47个百分点。2022年以来针对骨科脊柱类耗材、电生理耗材集采,也在加速市场走向成熟。
研发、注册、商业化等环节的支出,是医疗创新企业针对未来的投资,不可或缺。对于微创医疗而言,目前是需要见到投资成效的阶段。股价方面,年报发布后公司股价下挫5.31%,虽然今年以来股价经历过反弹,但较高点已回撤超70%。
X 关闭
X 关闭